治堵、双减、证照通办……2021年成都“我为群众办实事”成效明显

来源:看度新闻 2021年10月24日 14:22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当一件件群众的身边事、大小事得到了切实解决时,“成都式”幸福生活的画卷就越发清晰。

10月22日,成都市召开了深入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工作座谈会,深入了解群众需求,找准找实群众急难愁盼,集中解决突出问题,让市民群众真真切切感受到实践活动带来的幸福感获得感。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成都为群众办的那些实事。

片区“微循环”  高峰期不再“水泄不通”

通勤是城市居民出行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升城市通勤效率,不仅能让上班族上下班更加便利快捷,也是城市运行效率的具体体现。

位于金牛区奥林片区的五里墩支路,居住人口多、出行车辆多,以前一到上下班高峰就堵个“水泄不通”。为了保证道路通行能力,市交通管理部门对这里采取顺时针单向循环(“微循环”),为单侧停车腾出空间,并在五里墩支路、五里墩东二巷等处,规划增设单侧占道停车泊位。同时采用时空错峰停车法,让奥林广场在夜间为周边群众提供车位。如今的奥林片区,交通拥堵指数由2.25降至1.05,片区交通事故周报警量同比下降75.2%。“上下班不再堵了,住在这里心情舒畅很多。”奥林片区居民杨先生说。

不用“多地跑”  跨省通办你值得拥有

“请问你办理什么事项?”在双流区政务服务大厅,市场准入服务区“跨省通办”窗口,市民黄华正在这里办理法人变更业务,工作人员在查看申请资料无误后,很快为她完成了变更手续。

市民黄华正说,“因为我们公司在南宁市,要是以前变更法人要回当地去,比较麻烦。现在实现了跨省通办,直接准备好资料过来提交,一个工作日就办理好了,感觉很快!办理完了,还可以帮我邮寄,也非常方便!”

今年,成都市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有序推进包括川渝通办、跨省通办的跨区域通办改革,满足企业和群众异地办理需求,切实解决异地办事“多地跑”“来回跑”等问题,助力跨区域协同发展。

负担“减”得下去  质量“增”得上来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确定北京、上海和成都等9个城市为“双减”工作试点城市。

要落实“双减”政策,课后服务质量是重要的一环。在成都师范附属小学,课后服务采取“5+2”模式进行,即每周5天,每天2小时。

“课后服务的前1个小时为统一的自主课程,三至六年级的学生在老师的辅导下完成当天的作业和练习,一二年级的学生则进行一些巩固练习、课外阅读或体育活动。第2个小时是‘大餐’时间,学校根据老师的特长,开设了音乐舞蹈、体育竞技、手工折纸、棋类学习、思维训练、心理课堂、朗诵辩论等多种多样的共享课程,供学生们选择学习。”成都师范附属小学相关负责人介绍。其中,共享课程又分为兴趣培养课和特长发展课。兴趣培养课由教师走班,轮流为所负责的班级学生授课,特长发展课则秉持学生自愿、双向选择的原则,从各个班级选出学生,组成新的特长班级。“两种课程各有侧重,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多样化需求。”该负责人说。(部分资料来源 锦江发布 双流汇)

版面编辑:邓海燕

责任编辑:蒋月

相关新闻

评论

0 条评论 手机发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