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有故事丨蓉漂25年 是什么让他一直留在成都

来源:看度新闻 2021年10月28日 15:08

十月,飒爽的秋风飘然而至,空气中传来阵阵凉意,然而在成都市新津区花桥街道的青青牧场营地却是热闹非常。

10月23日下午,来自成都两所小学的学生在农场里肆意奔跑,骑马,喂羊,手作……玩得不亦乐乎。

在当天的牵马队伍中有一位戴眼镜的中年人,留着寸头,精瘦干练,一身农民打扮,而他就是该营地的创始人阎刚。

25年老蓉漂 最喜欢成都的包容

阎刚祖籍河南,是一位在成都生活了25年的老蓉漂。1996年,从原西南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专业毕业以后来到成都工作,从此再也没有离开过。

25年的成都生活,不仅改变了他的说话口音,还改变了他的生活习惯。“哎呀,习惯了四川的重口味,现在到北方相对吃清淡一点就不行了”,“洗澡也是,在北方的时候洗了就洗了,在成都洗完不擦点什么都不习惯”,在当天的采访中他用纯正的四川话对记者说到。

成都素来以美食美景安逸休闲著称,但阎刚表示这并不是他选择在成都定居最主要的原因,“成都的节奏有快有慢,那些想要奋斗的人其实也过得匆匆忙忙,我选择留在成都是因为它不排外,它的包容真的是吸引很多人的点。”在阎刚的眼中,成都容得下各地口音,容得下各种职业,这也给了他敢于不断变换职业,不断打破成规旧事的勇气与力量。

从教师到“农民” 阎刚一点都不“安分”

阎刚自称是随心的人,自上世纪九十年代来到成都后,高校、电视台相关的工作他都做过。2010年,为改变当时的生活状态,又从体制内离职,转行做户外运动,只是没想到兜兜转转,他最终变成了“农民”。

大自然、教育算是阎刚最喜欢的两样东西,两者一结合,就变成了现在的青青牧场营地,也就让他变成了“新农人”。据了解,该营地是成都成立较早的一家以自然、农耕、手作、食育、摄影为一体的体验式教育基地。

所谓体验式教育,其实就是“玩中学”,是一种寓教于乐,有着开放式的过程以及允许试错的学习方式。研究发现,在体验的学习过程中能够激发着孩子隐藏在身体里的本能,让孩子在开心愉悦的同时,锻炼他们的观察、动手、发散思维等综合能力。

“在农场里面,孩子们能亲身感知植物生长,与动物亲密互动,这些是在课堂里面学不到的。”阎刚说。据他介绍,为让孩子们更加直观地理解等高线,他曾经还带着孩子们走进山里,实地观察,亲近自然。

除了让孩子学到更多知识,阎刚还希望这种模式能给农村带去新的变化,“大家一说到农民、农村好像都是落后的,其实不是这样,农民们懂得很多知识,他们都很厉害的。”目前阎刚的农场还有四五名员工,他们基本都是附近村民,对他们而言,在农场工作不仅隔家进还能增加一定的收入。

“不安分”的阎刚接下来也打算“安分”下来了,他表示接下来他将会花更多时间探索新的模式,争取在发展教育的同时也能改变农村落后的地方,“往大了说好像是在为教育为农业做事情,实际上这也是在为我喜欢的东西‘买单’”。

二环到五环 见证25年的城市发展

25年时间,阎刚可以说是见证了成都的发展。从二环路旁边还是农田,到现在修建能串联起天府新区、高新西区等8个区的五环路。阎刚认为这个发展速度,是惊人的!在他的感知里,成都不仅在城市建设方面名列前茅,公园和绿地建设也处在全国前列。

“现在出门就是公园,不管是锻炼还是散心都很方便”,在闲暇之时,阎刚喜欢陪着家人在各大公园散心。对他来说公园、绿道的建设影响的不仅是生活,与他的工作也是相辅相成。

农场不远处就是桑荫驿路绿道,这条绿道起于地铁10号线花桥站,连接杨柳河畔景观绿道,全长约3.18公里。为了营造绿道的优质环境,绿道两旁的住户家外墙已刷白,有着各式各样的优美墙画。在提高周围人居环境的同时,桑荫驿路绿道还与杨柳湖滨河生态公园相接,沿线串联产业、田园、林盘,带动花桥现代农业、果蔬采摘、亲子互动等农旅产业发展。“环境好了,游客自然就来了,我们的工作也就好做了”,说起绿道,阎刚觉得百利而无一害。

在很多村民眼中也是如此,当绿道延伸到乡村,公园与农场相辅相成,那全市的美丽河湖、美丽乡村就串珠成线,一条条各具特色的生态绿道自然也就成了市民们身边的“幸福道”。

看度记者:邓海燕 张鹏远

版面编辑:何佳昕

责任编辑:张强

相关新闻

评论

0 条评论 手机发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