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打实干货!成都推出促进城市绿色低碳发展17条政策

来源:看度新闻 2021年12月28日 18:39

12月27日至28日,中共成都市委十三届十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成都市委关于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引领优化空间产业交通能源结构促进城市绿色低碳发展的决定》。《决定》要求,成都以建成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为统领,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引领优化空间、产业、交通、能源结构,推动城市绿色低碳发展,塑造城市竞争新优势。

《决定》确立了成都“双碳”发展目标。

到2025年,重点领域结构调整取得明显进展。森林覆盖率达到41%,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2%以上,建筑节能水平大幅提高,城市精明增长制度体系基本形成;单位产出能耗和碳排放持续降低,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保持在25%以上;交通运输结构不断优化,中心城区公共交通占机动化出行分担率达60%、绿色出行比例达70%以上;能源利用清洁化、高效化水平进一步提升,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升至50%以上,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奠定坚实基础。

到2030年,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取得显著成效。城市空间布局与功能定位深度契合、人口经济与资源禀赋良性适配,基本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森林覆盖率达到42%;绿色低碳产业竞争力处于全国前列,碳中和关键核心技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产业数字化、绿色化水平大幅提高,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初步形成;绿色低碳交通运输方式基本形成,建成区公共交通占机动化出行分担率达60%、绿色出行比例达70%以上;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升至53%,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初步建立,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

到2035年,实现超大城市全面绿色低碳发展。人城境业和谐统一的大美空间形态全面呈现,与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相适应的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生产体系、流通体系、消费体系、能源体系系统构建,绿色低碳领域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取得重大成果,朝着实现碳中和目标稳步迈进。

为实现绿色低碳,成都推出17条干货满满的政策,从空间、产业、交通、能源四个方面进行优化。

1.构建和谐共生的生态格局

成都将巩固“一山连两翼”城市格局,整体保护“两山、两网、两环”的生态格局,构建城园相融的公园城市空间形态,生态空间、农业空间占比不低于78%。

2.构建科学发展的功能格局

成都将构建基本功能就近满足、核心功能互相支撑、特色功能优势彰显的发展格局。推动职住平衡,打造城市创新发展新引擎;培育城市发展新支撑,引领乡村振兴,丰富公园城市的乡村表达。

3.强化产城融合的建设导向

成都将科学确定各类用地比例,实现用地机构均衡合理;大力推动职住平衡,构建公园城规划技术标准体系;强化就近配套,推动优质公共服务向郊区新城均衡布局,加快建设15分钟便民生活圈,打造“金角银边”,公园绿地500米半径覆盖率达90%以上。

4.推行绿色低碳的建设模式

成都将出台绿色建筑促进条例。推行绿色建造方式,优化建筑用能结构。防止大拆大建,实施病害管网治理“里子工程”,加大老旧院落改造力度。

5.实施城市精明增长战略

探索精明增长的土地利用方式,推动公园城市内涵式发展。适应功能融合需求,开展国有建设用地混合利用改革试点。加快探索空间综合开发利用。

6.建强绿色低碳优势产业集群

依托新材料等重点产业功能区,大力发展光伏、锂电、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产业。

7.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强化主导产业建圈强链,开展产业项目会战,夯实重点产业链“主要承载地+协同发展地”的载体支撑,聚焦企业全生命周期科技服务需求,增强产业链韧性,支持产业基础再造工程项目。

8.数字赋能提升传统产业

服务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四川)建设,大力推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

9.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提升产业附加值

推动服务业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积极壮大绿色金融,做强碳中和服务。

10.增强企业绿色竞争力

围绕提升主导产业绿色化水平,着力打造绿色供应链,实施绿色企业提能行动,完善再生资源收储运体系,打造“无废城市”,高水平开展园区循环化改造。

11.构建“轨道引领、公交优先”格局

坚持公交优先发展格局,促进绿色出行成为市民最愿意、最依赖的出行选择。打造以轨道交通为主体的公共交通体系,深入推进宝成等铁路公交化改造,加快成资、成德、成眉等市域铁路和轨道交通建设。以轨道交通为中心统筹强化“轨道+公交+慢行”融合发展和高效衔接,到2025年中心城区建成区平均通勤时间下降到35分钟。

12.构建绿色高效货物运输体系

完善铁路物流基础设施,建强铁路货运枢纽体系,畅通四向物流通道,支持铁路货运“无轨站”建设。发展壮大适铁产业,推进成品油、化工品、商品车等适铁货物“公转铁”。创新货物运输服务模式,加快发展多式联运。

13.大力推动运输工具低碳化

积极扩大电力、氢能等新能源在交通运输领域应用。到2025年力争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到80万辆。推广实施分区域、分时段、分标准的差别化停车收费政策,引导市民绿色出行。

14.加快完善绿色交通基础设施

开展交通基础设施绿色化提升改造。科学规划布局充换电设施,加氢站,打造成渝“氢走量”“电走廊”。深化交通数据信息融合共享,完善智慧交通感知网络。

15.提升清洁能源供给和安全保障能力

加快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持续提升电力系统综合调节能力,推进天然气调峰电站建设。完善油气基础设施体系。

16.深化能源消费结构调整

充分发挥能源消费的牵引作用,减煤、控油、稳气、增电、发展新能源。加快发展氢能应用,构建半小时加氢网络。积极推进再生能源发展。

17.全生命周期提升用能效率

开展全领域节能管理,强化全社会节能意识,强化工业节能,倡导绿色低碳用能方式,推广使用高效节能产品,推进城市绿色照明。

版面编辑:朱书婉

责任编辑:张强

0

相关新闻

评论

0 条评论 手机发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