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的成都正幸福丨陆海之纵——中欧班列“蓉”通全球
2021年1月1日,成都和重庆同时举行“2021年中欧班列(成渝)首列发车”仪式。“中欧班列(成渝)”品牌由此正式诞生,这也是全国开行最早、运行最稳定、影响力最大的中欧城市群班列。
2021年12月,中老铁路全线贯通后的第二天,中老铁路(成渝—万象)国际货运班列从成渝双双出发,一路向南驶往老挝万象,打开了中国西南内陆与东盟联动的新局面。
两大铁路港深度融合,在中西部地区形成了一个直接连通欧洲与东盟日韩的内陆开放极,为更加宏大的产业构想奠定了基础。
借助中欧班列,成都正在打造一个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推动形成以成都为主枢纽,西进欧洲、北上蒙俄、东联日韩、南拓东盟的国际班列网络和全球陆海货运配送体系。
一条“新蜀道”,正在“蓉”通全球。
成渝强强联手
2021年1月1日,伴随着火车鸣笛,从成渝两地同时始发的两列中欧班列满载着电子产品、机械零件、智能家电等出发,一路向西奔向欧洲。
自2021年1月1日中欧班列(成渝)首次开行以来,重庆、成都、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形成了三方联席机制,定期协调班列开行中的各项问题。成渝两地的口岸物流主管部门、平台公司则在统一品牌、统一开行数据、统一售价等方面开展紧密合作,建立双方开行信息共享机制,共同确定班列月度计划及价格体系,推进集结中心建设,积极探索运输模式创新。
一年过去,成都国际铁路港的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中欧班列(成渝)实现大幅增长,开行量超4800列,占全国比例超30%,运输箱量超40万标箱,开行线路已可通达欧洲超百个城市。
成都国际铁路港经开区管委会副主任雷庭告诉《瞭望东方周刊》,成渝在中欧班列上强强联手后,优势更加突出,“成渝联手,提升了中欧班列开行的综合实力,在共享境外供应商、降低成本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更重要的是,成都和重庆的中欧班列实现了价格统一,由原来单纯的竞争关系,转变为良性竞争的合作关系。同时,在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大背景下,成渝两地可通过中欧班列,共同为本地制造业的发展构建供应链解决方案。
雷庭分析,通过积极挖掘回程货源、打造境外调箱循环等方式,两地均已基本实现回程运输箱量超20万标箱,班列去回程基本实现平衡,在货物的去回平衡方面居全国中欧班列前列。
据他介绍,目前全国中欧班列去回箱比例约为5:4,而中欧班列(成渝)的回程箱量占比达到55%,贡献了全国中欧班列回程箱量的36%,促进了全国中欧班列集装箱循环,推动了中欧班列的高质量发展。
中老班列常态化
2021年12月4日,首趟中老铁路(成渝-万象)货运直达班列正式开行,分别搭载轻型商用货车和摩托车配件、化工品等产品,从成都国际铁路港和重庆国际枢纽园区始发,前往老挝万象。
12月25日,第二列满载化工品、农用机械、装修材料、农产品等货物的中老铁路(成渝-万象)国际班列,成功通过中老铁路直达老挝万象南车站,并分拨至老挝、泰国、缅甸以及柬埔寨等国。中老铁路(成渝-万象)国际班列实现“周周班”常态化开行。
成都国际铁路班列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泽军告诉《瞭望东方周刊》,与海运相比,中老铁路国际班列可为企业节省一半以上运输时间,有效降低运输成本,为中老双边贸易合作提供了新的路径选择,也为下一步通过铁路进行陆地直联、创造新战略出海通道打下了基础。
“通过这条班列,中国西南的汽车、机电、工业制成品等拥有了更快更顺畅的出口渠道,同时老挝、越南、泰国等地丰富的矿产、粮食、基础原材料及水果等资源,也可源源不断运入。”陈泽军说。
1月24日,首列回程中老铁路(万象-成都)国际班列成功运抵成都国际铁路港。这列满载2400吨老挝等地矿产锌精矿的班列,从老挝万象南站出发,通过云南磨憨铁路口岸驶回成都,这是成都开通中老班列以来的首趟回程直达班列,标志着中老跨境铁路班列正式实现往返双向开行。
货主方表示,本次通过班列进口的锌精矿将作为原材料供给四川本地企业,“在全球供应链紧张的背景下,通过中老铁路国际班列,运输时效更快了”。过去锌精矿大多通过海运从欧洲和南美进口,中老铁路的开行,拓展了这类高附加值货物的运输渠道,企业的选择更多了。
目前,成都已逐渐构建了中欧班列、中老铁路、西部陆海新通道、“蓉欧+”日韩东向海铁联运大通道等四大国际铁路及铁海联运线路。下一步,成都国际铁路港将与铁路、青白江海关等密切配合,积极拓展南向通道线路网络,推进从老挝向东南亚辐射物流渠道,扩大全方位高水平开放,形成“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西部陆海新通道联动发展的战略性枢纽。
从地域分布看,成都已初步建立起以成都为主枢纽、西至欧洲、北至蒙俄、东联日韩、南拓东盟的国际班列网络和陆海货运配送体系,联接波兰罗兹、德国纽伦堡、荷兰蒂尔堡等69个城市和境内上海、钦州等25个城市。
截至目前,成都国际班列累计开行超1.6万列,中欧班列累计开行超9000列,开行量连续多年保持全国前列。
重在集聚产业
中欧班列(成渝)的运行,助推成都建设更加开放的产业体系和打造外向型产业集聚地。
总部在深圳的康佳电子,近两年出口贸易受到全球疫情冲击,在海运通道方面受影响尤其严重。2020年,康佳电子注意到成都中欧班列在疫情之下仍能保持稳定运行,于是决定来中欧班列始发地成都青白江铁路港投资打造智能制造出口基地,产品出工厂后直接上班列,10多天后就可交到欧洲客户手中。
成都康佳电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海告诉《瞭望东方周刊》,康佳的青白江基地2021年完成了基础投资、产线搭建和产品投产,从下半年开始跑测试柜(集装箱),已经投放了27个柜、总值约5000万元的产品在成都中欧班列的各个线路做测试,目前情况良好。
王海介绍,以前产品走海运出口俄罗斯,需要一个月以上,而中欧班列只需要15天。在目前全球海运运力吃紧的情况下,中欧班列运费甚至比海运便宜,同时还高效稳定。
“2022年,公司的规划是通过不同的线路跑600多个柜,力争出口贸易达到3个亿,未来还可能会把集团内部其他出口欧洲方向的商品往成都转移。”王海说。
康佳在青白江的智能制造基地,还吸引来了其上游和下游产业链上的其他企业。比如,康佳的深度合作伙伴豪顺钣金公司也已落户青白江,进一步降低了制造成本,丰富了业态,提升了竞争力。
中欧班列的发展,第一个阶段重在拓展市场,第二个阶段则重在聚集产业。“我们一直坚持一个思路:中欧班列只是一个通道,一定要聚集相应的产业,才能够让港口城市发展起来,才能够让我们的中欧班列有持续的内生动力。”雷庭说。
2021年,成渝两地铁路口岸周边引进各类项目总投资近1500亿元。成都按照“龙头企业+产业集群”思路,瞄准具有全球资源运作能力的国际供应链、国际贸易、临港智能制造企业,累计引进总投资超千亿元的重大项目近200个。顺丰、厦门建发、中国储运等供应链管理企业前50强80%以上落户成都青白江港区,打造“一带一路”供应链配置中心;香港玉湖、厦门象屿、盒马鲜生等国际贸易龙头企业在这里构建了多功能国际贸易综合服务平台;TCL、佩南顿等加工贸易项目则落户综保区,集聚出口型先进制造业。
编辑:刘佳玲
版面编辑:孙雨彤
责任编辑:陈漫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