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的成都正幸福 | 空天之远——建圈强链助推成都制造
航空航天等先进制造业是成都在“十四五”期间重点发力的方向之一。2022年,是成都加快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如何进位赶超、提升能级、打响“成都制造”品牌?
成都的攻略是建圈强链:围绕产业生态“建圈”,围绕重点产业“强链”,全面推行“链长制”,完善产业图谱。
成都制定的目标是,到2025年,培育电子信息和装备制造两大万亿规模的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打造航空航天、轨道交通、生物医疗等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成都制造,或将成为这座城市的下一张名片。
“建圈强链”怎么做
2021年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和《成都都市圈发展规划》先后公布,承担了“加快做强极核、充分发挥引领带动作用”使命的成都、亟须加强产业支撑。
当前,成都已初步构建起“5+5+1”现代化产业体系,即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生物医疗、新型材料、绿色食品等五大先进制造业,会展经济、金融服务业、现代物流业、文旅产业、生活服务业等五大现代服务业和一个新经济产业体系。其中,成都具有传统优势的电子信息产业规模已突破万亿元大关,千亿级产业集群增至八个。
但与此同时,进入新发展时期,成都经济社会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都在发生深刻变化。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以规模经济和外部效应为特征的“集群化”发展趋势更加明显。成都产业在能级质量、协同水平、要素聚集等领域的短板也亟待补齐。
建圈强链,是新时期成都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2021年12月10日,成都市召开产业建圈强链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正式提出成都将大力实施产业建圈强链行动,《成都市实施产业建圈强链行动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同时印发。
根据工作方案,成都将以重点产业链为工作主线,稳定供应链、配置要素链、培育创新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一批具有比较竞争优势、国际竞争力强及绿色低碳可持续的重点产业集群,同时聚焦产业细分领域,由市领导担任链长,统筹资源要素,协同产业链补链强链延链。
成都建圈强链聚焦的20个重点产业链,包括14个先进制造业(集成电路、新型显示、高端软件、创新药、高端医疗器械、航空发动机、工业无人机、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新型材料、大数据产业、人工智能、绿色低碳产业、绿色食品),5个现代服务业(金融业、物流业、会展业、文创业、旅游业)和1个都市现代农业(现代种业)。
据成都市发改委副主任蒋明介绍,目前,20个产业链的相关工作正全力推进,每个重点产业链均组建了1支由链长牵头的项目工作专班,543个省市重点产业化项目已分解落实到每个工作专班进行重点管理和服务。
发力细分赛道
记者注意到,此次成都聚焦的20个重点产业,在已有产业发展的基础上,突出了细分赛道。
例如,电子信息产业本是成都首个万亿级产业,此次建圈强链行动中并不是无差别扶持,而是聚焦在集成电路、新型显示等重点领域。
2022年1月4日,总投资50亿元的京东方成都车载显示基地项目开工。该项目属于20条产业链中的新型显示产业,投产后将年产车载显示屏约1440万片。
同时,以龙头企业为牵引推动产业链配套企业聚集,逐渐形成产业集群。在京东方等龙头企业的带动下,成都聚集了材料端、设备端、零部件甚至终端制造等产业上下游企业50多家,形成了较完整的新型显示产业链。
在成都高新区,成都辰显光电有限公司仅用不到1年时间,率先建成中国大陆首条从驱动背板、巨量转移、修复到模组全覆盖的Micro-LED显示产线,创造了全球业界产线建设的最快速度。
成都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局副局长周志告诉记者,目前流行的显示屏以OLED为主,辰显光电研究的技术叫Micro-LED,现在还处于研发中试阶段,到量产还要3-5年时间,“辰显光电是高新区在新型显示赛道布局未来发展的一家重要企业”。
据周志介绍,目前成都新型显示产业产值在三四百亿元的量级,力争到“十四五”末,产业规模达到千亿元。
打造创新策源地
建圈强链,还包括重点支持、打造一批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龙头企业。
位于成都武侯区悦湖科技城的四川锦江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是创立30多年的成都本土企业。他们自主研发的用于心脏房颤手术的全磁电定位三维电生理标测系统导引下的PFA解决方案国际领先,迈出了心脏电生理领域打破进口垄断的重要一步,未来将对心脏电生理行业格局带来颠覆性变化。
锦江电子创始人、董事长李楚文介绍,2021年中国房颤手术量仅为9万例左右,而房颤病人却有1000多万,且每年还在以50多万的速度新增。手术量少的主要原因是设备和医生——现有设备和耗材几乎完全依赖进口,且操作复杂、风险较高,需要医生有极高的技术水平和数年的专门培训期。
锦江电子自主研发的全磁电定位三维电生理标测系统和PFA系统,可以将房颤手术时间缩短50%左右,X线曝光时间减少90%。并且电生理手术医生的培训时间可以缩短至3-5个月,病人承担的手术费用负担也将大大减轻。
李楚文介绍,目前是心脏电生理行业爆发的前夕。据预测,到2030年房颤手术量将达到100万例,心脏电生理赛道也有望成为心血管介入领域最大细分赛道。
锦江电子全磁三维定位的PFA系统于2021年11月完成临床入组,目前已进入随访阶段,预计将于2023年9月上市。锦江电子目前已完成A+轮融资,并正在为科创板上市做最后冲刺。
成都发改委总工程师李椿告诉记者,成都将聚焦提升城市创新功能,打造创新策源地,加快建设国家生物医药、轨道交通装备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推动产业建圈强链。
全球最大的晶硅电池生产企业通威太阳能(成都)有限公司,也在成都积极布局上下游企业。通威在成都有双流和金堂两个基地,其中双流基地是全球首个产能规模超10GW的高效电池生产基地。
通威太阳能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陈君告诉记者,公司正在积极促进新能源上下游企业落户成都金堂,以保证原料供应和产业链稳定,同时降本增效,扩大全球市场占有率。
2022年北京冬奥会上,一批成都制造的黑科技产品集体亮相,显示了成都在高端制造业的实力与潜力。
作为一届“绿色冬奥”,北京冬奥会使用氢能大巴代步,用氢能无人机和氢能物流车电力巡检和配送设施。这些氢能车使用的储氢瓶,一部分就是来自位于成都天府智能制造产业园的中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该公司研发的165L储氢气瓶组能实现续航里程630公里,在零下25℃的严寒下也能正常使用。为助力冬奥,中材科技定制开发了容量为53L的储氢瓶,应用于冬奥会使用的氢燃料电池警务巡逻车、消防巡逻车和邮政车等勤务车辆。
在张家口机场迎接各国来宾的主航道上,建有亚洲最大的碲化镉发电玻璃地面电站。这座装机容量达12兆瓦的“绿色、环保、创能”山地修复电站,来自成都中建材光电材料有限公司。他们在成都双流制造出了世界第一块大面积(1.92平方米)碲化镉发电玻璃。这是一种低碳环保的发电技术,发电量比其他技术高出8.8%。
被誉为“冰丝带”的国家速滑馆使用的密封胶,则是由成都硅宝新材料有限公司制造。这是一种高度绿色环保的有机硅密封胶,通过了绿色建筑选用产品认定、绿色建材产品三星认证等权威碳足迹认证,最终得以进入“冰丝带”。
版面编辑:朱书婉
责任编辑:陈漫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