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 ,从一条线到一个“圈”

来源:看度新闻 2022年07月01日 07:03
摘要:丰碑七十载,成渝向未来。

70年前的7月1日,成都火车站、重庆火车站,锣鼓喧天,鞭炮齐鸣,万人欢腾。数十万人奔走相告,见证新中国成立后修建的第一条铁路——成渝铁路全线通车!

毛泽东亲笔题写:“庆贺成渝铁路通车,继续努力修筑天成路。”周恩来题词:“修建铁路,巩固国防,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生活。”邓小平题词:“庆祝成渝铁路全线通车。”

至此,成渝铁路打破了川渝间的山川阻隔,改变了四川的交通格局,对成渝地区乃至整个西南地区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1952年7月1日,成渝铁路全线通车,由成都驶往重庆的第一列火车出站。

千沟万壑开新路 几代人梦圆

“蜀道难,难以上青天。”历史上四川人出川,陆路靠栈道,水路靠拉纤。一直到清朝末期,全国各地都在兴建铁路,唯有四川没有。因此,修铁路成为四川人民迫切的盼望。

1903年,当时的四川总督锡良奏请清廷,拟自修川汉铁路(成渝铁路的前身),以“辟利源而保主权”,但在1911年5月,民众解决了川汉铁路大部分资金时,清政府借铁路国有之名,向英、法、德、美四国银行借款筑路,出卖路权,激起民愤,掀起了以成都为中心的全川保路风潮,并最终引发辛亥革命。从清政府到国民党,数十年的铁路经营,耗费了无数民脂民膏,但直到1949年,川汉铁路还是寸轨未铺,四川人民的铁路梦仍停留在图纸上。

好在新中国成立后,四川人民并没有等得太久,1949年11月30日重庆解放后,中共中央西南局作出的第一项重大决策就是“以修建成渝铁路为先行,带动百业发展,帮助四川恢复经济”。随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国支援,鞍钢的钢锭、上海的钢梁、武汉的机车等从江河上运来;自力更生,四川人民就地取材,自制钢轨与炸药,沿线群众把家里最好木材都捐献出来作为枕木,整整129万根……军民一心,积极奉献,成渝铁路上那些英勇的建设者们,仅用两年时间就完成了过去半个世纪都没有完成的“超级工程”,堪称是一个奇迹。

1952年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成立31周年的日子,也是成渝铁路通车的日子,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贺龙在通车庆典上的讲话,道出了人们的心声:“成渝铁路在短短的时间内就能通车的事实,有力地说明了中国共产党不但能够领导全国人民在政治上解除被压迫的地位,而且能够领导全国人民在经济上摆脱历代反动统治阶级所造成的贫困与苦难,逐步走向幸福生活。”

成渝铁路的通车,四川人民几代人梦想得以实现。

老成渝线上最后一辆慢火车正在等待旅客

路通民富百业兴 蜀道变通途

“一路通,百业兴,群众富”,在成渝铁路未通车之前,成都往返重庆主要走水路,行程大约需要一周;当火车汽笛声响起,两大城市的行程最短至13个小时,并随着出入川铁路通道建设,成渝铁路沿线城市逐步与全国各地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

“以前一般都是自产自销,货物走不远,等到成渝列车开通过后,内江的糖,隆昌的夏(麻)布都可以通过铁路运出去”,在成渝列车上工作了二十多年的陈安良是个从小就跟火车打交道的“铁二代”,他对于成渝列车对沿线城市的影响有着切身的感受。

陈安良已在成渝线上工作了二十多年 如今是最后一趟慢火车的列车长

据了解,成渝铁路通车后,由于运量优势,价格优势,迅速改变沿线地区的经济和运输格局。永川的大米运至重庆,运价降至从前的四分之一,煤运到成都,煤价从80万元(旧币)/吨,降至25万元/吨,1200多种从前不能外运的西南特产,开始被大量运往华东、华北等地区……至此,重庆的煤运往全国,点亮万家灯火,内江的糖走遍神州,甜到人民心里。

“1952年成渝铁路通车,1953年‘一五’计划开始,成都被列为全国工业重点建设城市之一,可以说成渝铁路对成都的工业化进程有着重要影响。”做了38年档案研究工作的原成都市档案学会理事长姬勇认为,成渝铁路的建成是成都走向工业现代化的基础条件之一。

1950年以前,成都现代工业基础十分薄弱,当时只有启明电灯公司、造币厂、军火厂和火柴厂这“三根半烟囱”。成渝铁路通车后,大型设备先通过长江水运运输到重庆,再通过铁路从重庆运抵成都,成都于是有了发展大工业的基础。待到“一五”计划完成时,成都电子工业基地依靠成渝铁路的运输保障,已经初具规模,初步形成包括通信广播电视、雷达、电子元件、电子测量仪器、电子器件及材料、电子专用设备和电子工业教学科研等多门类的电子工业生产与教学研究能力,成为我国西部最重要的电子工业基地。

在通车的几十年中,成渝铁路沿线丰富的物产源源不断被运往祖国各地,四川及沿线城市经济得到飞速发展。到20世纪90年代初,成渝铁路沿线年人均工农业总产值从通车前的183.2元提高到3218元。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加快,成渝线还于1987年12月实现了电气化。

1998年全线路运能力达到2876万吨,是新中国成立初期设计能力的14倍多。2004年成都至内江段完成应急扩能改造,运输能力进一步提高。2012年,成都至内江段图定通过能力37对,实际开行列车36.6对,能力利用率达98.92.%。近年来,随着成渝高铁提速、成渝中线高铁开建,成渝地区的铁路线网正日益繁密,成渝两地的交流也逐渐加深。

成渝铁路的通车,沿线城市拔节生长,城市经济飞速腾飞。

伴随着荣昌北站的建成、成渝高速铁路的通车,荣昌成为了“成渝核心”,区域产业得到快速发展。(下图为老荣昌站)

内陆开放新高地 成渝向未来

2020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2021年2月底,《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正式发布,明确将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4个地区作为极,建设面向世界的4大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集群,成渝地区迎来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

从2021年1月1日,成都青白江国际铁路港、重庆沙坪坝国际物流枢纽园,同时发出首列中欧班列(成渝)号列车,中国首个两地合作开行的中欧班列品牌正式开行。

到2022年6月30日,两列满载着电子产品、机械零件、日用百货等货物的中欧班列(成渝)再次同时缓缓驶出成都国际铁路港、重庆团结村中心站,这标志着中欧班列(成渝)累计开行量正式突破20000列。

70年前,成渝铁路为成渝两地乃至西南经济的恢复担当了历史使命;70年后,由铁路连接起来的两座西南超大城市正紧密相连,携手向未来,成为内陆对外开放的前沿。

满载货物的成渝列出驶出成都国际铁路港

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党中央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一项重大举措,饱含着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对川渝两地的殷切期望。

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四川视察,深入成都都市圈重要节点城市眉山和双城经济圈南翼重要中心城市宜宾实地指导,充分肯定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取得的成效,对做好下一步工作提出明确要求。

6月29日,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庆四川党政联席会议第五次会议召开,会议指出,两年多来,川渝双方密切协作、相向而行,按下“快进键”、跑出“加速度”,合力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在发展态势、创新动能、开放能级、融合融通等方面实现了许多看得见、摸得着的实质性进展。会议明确两地将携手打造新时代区域合作新样板,为国家发展全局作出川渝更大贡献。未来,川渝将在市场、交通、公共服务等方面继续深入合作,成渝“双城记”将越唱越精彩,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2022年7月1日,是成渝铁路通车70周年纪念日,是香港回归25周年纪念日,更是中国共产党101岁生日。回顾成渝铁路的发展史,我们可以看到成渝间从一条线,变成了一个经济圈,我们可以鲜明看到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看到中国共产党人着力解决群众最迫切问题的初心和使命。

如今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美好图景正在徐徐铺展,我们将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让唱好“双城记”,共建“经济圈”成为巴蜀大地的主旋律和最强音。

文字:邓海燕

版面编辑:陈轻语

责任编辑:雷启枝

相关新闻

评论

0 条评论 手机发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