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铁路70年·对话|筑路民工创造的修建奇迹
1952年7月1日,新中国第一条铁路成渝铁路建成通车。在成渝铁路70岁生日即将到来之际,看度记者踏上了老成渝线上的最后一班慢火车,与原成都市档案学会理事长姬勇实地感受,共同回忆,述说成渝铁路走过的风雨70年。
在踏上去重庆的列车之前,看度记者专程来到了成渝铁路筑路民工纪念堂,重温筑路民工们拼搏与奉献的精神。
成渝铁路筑路民工纪念堂(碑)是为了纪念十万筑路民工修筑成渝铁路而建,作为目前全国唯一的铁路筑路民工纪念性设施,历经数十年风雨,纪念碑依然巍然屹立,纪念堂的故事依然鲜活感人。
姬勇在纪念堂中结合历史资料,介绍筑路初期的艰苦岁月。据了解,成渝铁路线路总长505公里,整个工程共需完成土石方4211.3万立方米,需修筑隧道43座,修建大桥7座、中桥77座、小桥353座、涵渠1195座,架设电线7115.71公里,建设各类房屋23万平方米。
当时,国家和地方的财政经济都相当困难。党中央依然批准“先拨2亿斤大米作修路经费”。为解决修路经费短缺的问题,工程技术人员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前提下,尽量就地取材,多用价廉的石料,少用钢筋混凝土。除大中型桥梁使用钢梁外,其墩台和其余中小型拱桥、涵洞等尽量利用沿线所产的石料。沿线参加修路的民工不计报酬,自带干粮、自备工具,哪里需要,就在哪里干活。不少人甚至将家藏的寿板、房料等都无偿捐献出来,作为铁路枕木。
据资料显示,当年参加筑路的民工回忆:“那时抗美援朝,别人捐飞机大炮,我们没钱,只有加快施工,劳动报国。大家约定下班后义务加班半小时,届时班头吼一声捐献飞机大炮的时候到了,我们就不仅不休息,反而干得更卖力,工效比正常上班提高两倍。”
正是因为大家的齐心合力,旧社会40年都办不成的事,在新中国两年时间就办成了。1952年成渝铁路顺利通车,那天成渝两地万人空巷,无数人喜极而泣。
2022年7月1日,成渝铁路即将迎来通车70周年纪念日,成都市广播电视台“看度”、“神鸟知讯”、“听堂”等全媒体矩阵将与重庆广电“新闻第一眼”,开展双城联动直播。在7月1日当天,通过一辆绿皮车,一辆动车,一慢一快,全面展现70年来成渝之间从交通的巨变到社会经济日新月异的成就。敬请关注“丰碑七十载成渝向未来”——成渝铁路通车70周年大型融媒体特别直播。
看度记者:丰海 张晖 邓海燕
版面编辑:陈轻语
责任编辑:雷启枝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