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党代表⑳|熊蕊:见证历史、记录微光,我永远在路上

来源:川观新闻 2022年10月08日 21:09

人物名片

熊蕊,2008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雅安日报传媒集团时政新闻部主任、记者。获全国、省、市新闻奖20多个。2020年被评为四川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四川省优秀共产党员。

人物故事

“这是我最近的‘新闻现场’。”9月28日,在雅安日报办公室,熊蕊拿出《同一个家园——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口述实录》新书样稿。

“去年10月,大熊猫国家公园正式设立,雅安是其中面积最大、山系最全、县份最多的市(州)。过去‘靠山吃山’的地区如何克服转型发展的阵痛?大熊猫野化放归要经历怎样的‘魔鬼训练’?”熊蕊将当事人的口述记录整理,“希望展示雅安为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所作的努力,讲述人类与大熊猫的故事。”

自成为一名党报记者以来,熊蕊恪守新闻人的使命与担当,穿梭于全国全省两会的“会场”,全市重大活动的“现场”,以及抗震救灾、灾后恢复重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和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战场”,用笔、话筒和镜头记录现场、捕捉感动、传递力量,见证时代变革。

从废墟到新村,见证重建新路

让熊蕊印象最深的新闻现场,是“4·20”芦山强烈地震。被剧烈晃动惊醒的熊蕊成为第一批抵达震中的记者之一。

当时雅安日报要闻版的编辑宋景,每天最期待熊蕊从灾区采写回的报道:身患乳腺癌的母亲,用手扒开废墟,把孩子递出来;一个100余人的村组,仅有4顶帐篷,全部让给村里的老人和刚生完小孩儿的产妇,其他人用油布、晒垫搭“帐篷”;20多个灾区小朋友自发站在路旁,向过往运送救援物资的车辆敬礼,向过往人员免费供应热水……

此后,熊蕊持续记录地震灾区的发展变化。《雅安全面完成城房重建任务》《重建惠民 雅安新生》……通过一篇篇报道,见证雅安重建新路上的脚步。

采访“征程·初心永恒”重大主题报道时,翻越飞越岭、重走长征路。受访者供图

用什么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才能展示“中央统筹指导、地方作为主体、灾区群众广泛参与”重建新路的成果?2020年7月,已是部门主任的熊蕊,带着采访团队再次来到芦山。不久后,一篇名为《耍村儿│7年后,到震中芦山这个“隐秘的村落”甜一下》的新媒体稿件,“刷爆”朋友圈。

熊蕊和同事深入基层,通过沉浸式体验,描绘真实而富有生活气息的芦山新画卷。这组融合创新报道后来获得四川新闻奖。

从古路村的“骡马道”,见证家乡巨变

2013年3月,熊蕊作为雅安日报特派记者到北京采访全国两会,开启一段同样印象深刻的“见证之旅”。

从宾馆到代表委员驻地,熊蕊每天拿着相机、录音笔和采访本来回往返。

在遥远的大渡河大峡谷绝壁之上,有当时雅安市唯一不通公路的彝族村寨古路村。村民靠一条约3公里长、两尺来宽、垂直落差近千米的“骡马道”进出。

关注古路村的脱贫之路,就是在为中国偏远山区无数的贫困村“探路”。

2015年、2017年、2019年……在随后的数年中,熊蕊多次跋涉于凿在悬崖上的“骡马道”,记录一个村庄的变迁。

熊蕊正在工作中。黄刚 摄

在她采写的《从骆云莲的微信朋友圈看古路村的脱贫轨迹》《天梯上的村庄开启新生活——来自汉源县永利彝族乡古路村的蹲点报道》等新闻作品中,讲述了古路村的脱贫故事。

“作为一个悬崖上的村庄,古路村既平凡又特殊,可以从它的变化中‘窥见’中国农村脱贫奔康的历程。”熊蕊表示,一个村庄的故事,就是一个国家的缩影。从全国两会的“会场”,到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战场”,党的新闻工作者应该以自己的视角,见证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见证仍在继续。2021年开馆的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地面装饰材料、四组大型雕塑全部使用来自雅安的“中国红”花岗石、“蜀白玉”汉白玉。

从雅安的矿山、加工企业再到北京,熊蕊又踏上了“寻访”雅石之路,其间推出短视频、图文报道等系列融媒体产品10余篇(条),记录了雅安石材的“进京”之旅。

“记者永远在路上。”熊蕊说,“我在记录这个时代闪烁的微光,希望能永远追光,让微光汇聚成暖阳。”

版面编辑:陈轻语

责任编辑:张琴

0

相关新闻

评论

0 条评论 手机发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