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强市 共创未来⑦丨加快推进制造强市建设 四川天府新区这么干

来源:看度新闻 2022年11月21日 13:33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

“制造业是立城之本、兴市之要。”今年4月,成都市第十四次党代会将“制造强市”写入党代会报告;8月1日,成都市制造强市建设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召开,提出要坚持把制造业作为立城之本、兴市之要,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城市位势能级提升。

11月18日,成都市推进制造强市建设大会召开,分析研判当前成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机遇,并安排部署下一阶段重点工作。对于成都推进制造强市建设,各区(市)县在忙些什么?接下来又会怎么干?

据了解,四川天府新区正在重点推进七个方面的工作,主要包括:

完善体制机制。成立以天府新区党工委、管委会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制造强区建设领导小组,统筹推进新区制造业发展重大事项;优化调整新兴产业园建设领导小组工作机制,积极探索新兴产业园市场化运营管理,持续推动制造业功能区高质量发展。

推进建圈强链。结合发展实际,构建由集成电路、人工智能产业和高技术制造业组成的“2+1”重点产业链体系。聚焦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研究制订产业链年度工作要点、推进机制,编制产业发展规划、产业政策及产业链招商图谱。

强化项目招引。深入开展制造业招商引资“百日攻坚”行动,今年以来,党工委、管委会领导带队赴上海、苏州等地开展制造业招商对接活动,累计签约15个优质工业项目,其中重大制造业项目2个。宝鸡泰华已签约,粤浦科技和博西尼电子等重点项目进入协议上会决策阶段。

加快项目建设。建立党工委、管委会领导联系工业重点项目制度,迅速有效协调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的问题困难。成功向上争取S15柏合站管控工业土地提前释放利用;协调推动轨道交通22号线改变线路避免穿越在建工业项目;采取项目推进例会制度多次协调解决项目弃土、施工道路等共性问题;对重大项目部分审批事项采取容缺办理制度。6个省市重点项目均达到时序进度,18个亿元以上重大工业化和信息化项目和19个注册移交项目推进顺利。

促进创新发展。深化与清华、北航、中科院等科研院校合作,搭建新型研发平台53个,实施院校地协同创新项目56个;支持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联合企业开展技术合作转移144项;发挥海康威视、盟升电子等领军企业带动效应,引导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依托成都超算中心等平台推进跨区域企业创新合作,面向人工智能、航天航空等用户提供服务;鼓励云从科技、成都中科微等重点企业与科研机构组建创新联合体,开展产业前沿技术和现代工程攻关,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强化要素保障。今年以来,新兴产业园内已清退闲置工业用地376亩,其中129亩已引进新的工业项目开发利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严格落实营商环境“5.0版本”政策要求,提升企业获得电力、燃气的便利度;加快500千伏大林变电站220千伏配套设施、科学城门站电力燃气基础设施建设,保障企业用电用气需求;提升壮大贷、园保贷等金融服务质效,支持企业融资服务需求。

抓好疫情防控。统筹疫情防控和企业安全生产,借鉴“防疫泡泡”模式,推动重点工业企业疫情期间实施闭环生产管理,强化企业疫情防控督促指导,压实企业主体责任,帮助企业畅通产业链供应链,推动企业正常生产经营。

据了解,下一步天府新区将围绕市委市政府制造强市战略,按照“三个做优做强”战略部署,培育以创新型都市工业为主导,总部型、微加工型都市工业为特色的制造业体系,促进新区都市工业加快成型成势,赋能全市制造业发展。具体包括:

大力引育优质市场主体。多元化开展委托招商、驻点招商、以商招商,加大“链主企业+公共平台+中介机构+产投基金+领军人才”招商引智力度。全力做好上市企业、专精特新企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生产经营服务工作,落实各项惠企政策,推动企业做大做强。

扎实推动项目建设攻坚。全面落实项目攻坚大会战要求,完善促建机制。明确责任,倒排工期,推动海康威视、大鹏无人机尽快竣工投产,加快盟升电子、德辰无线电等项目建设进度,推动粤浦瞪羚谷、达威科技等项目年内开工建设。

不断拓展产业发展空间。推动新兴产业园闲置工业用地盘活利用,提高落地项目容积率,加快标准化厂房建设,鼓励绿色微制造项目入驻成都科学城等具备条件的楼宇载体进行生产加工。通过“研发+转化”“总部+基地”“终端产品+协作配套”等模式,探索与新津、蒲江等周边协同区县合作共建“工业飞地”园区,推动制造业跨区域协同发展。

促进都市工业集聚集群发展。发挥成都科学城实验室、科研院所等创新资源优势,重点发展研发设计外包、科技成果转化及创业孵化服务等创新型都市工业。依托天府总部商务区区位优势,重点发展综合性(区域性)总部、功能性总部等总部型都市工业。加快新兴产业园高层标准厂房建设供给,重点发展轻型智能装备、无人机等空天技术产业和特种新材料产业,形成微加工型都市工业集群。

编辑:邓海燕

责任编辑:雷启枝

相关新闻

评论

0 条评论 手机发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