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强市 共创未来⑪ | 金牛区:深人实施制造强区战略 加快建设都市产业示范城区

来源:看度新闻 2022年11月25日 10:42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

“制造业是立城之本、兴市之要。”今年4月,成都市第十四次党代会将“制造强市”写入党代会报告;8月1日,成都市制造强市建设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召开,提出要坚持把制造业作为立城之本、兴市之要,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城市位势能级提升。

11月18日,成都市推进制造强市建设大会召开,分析研判当前成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机遇,并安排部署下一阶段重点工作。对于成都推进制造强市建设,各区(市)县在忙些什么?接下来又会怎么干?

看度记者了解到,近年来,金牛区把制造业作为构筑城市发展优势的重要支撑、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关键一环,依托2000余亩可利用工业用地的后发优势,深化产业建圈强链,积极打造涵盖研发设计、智能制造、应用服务等全产业链的千亿级都市工业集群,加快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天府成都北城新中心。1—9月,新引进三环集团等市级重大项目和高能级项目7个,总投资金额109亿元人民币,其中30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3个。全区规上工业产值完成111.99亿元,同比增幅6.6%;工业投资完成25.95亿元,五城区排名第二。

目前金牛区正在着重开展这些工作:

健全完善产业发展机制。将区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全区都市工业领导小组调整为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的制造强区建设领导小组,统筹“区领导+行业部门+功能区+街道”四级力量,持续完善工业企业专班服务机制,构建都市工业发展协同高效工作格局。

深入实施建圈强链行动。聚焦轨道交通、无人机等市级重点产业链和卫星互联网、医药健康、军民融合等金牛优势赛道,梳理完善产业图谱,制定拟招引目标企业清单、投资机会清单、重点项目清单“三张清单”,明确产业建圈强链路径图、施工图,打响“天地人合”都市工业品牌。今年来,组织中电科 10所、中电科29所、航天科工二院成都分院、西南交大等科研单位成立金牛区卫星互联网产业联盟;成功引进中国卫星导航协会西南中心;推动国家高分四川中心、四川省卫星资源中心等产业平台落地。

加大助企惠企帮扶力度。全面落实国家和省市各项助企惠企政策,出台《金牛区支持市场主体健康发展扎实稳住经济增长的若干政策措施》 (“金牛 50条”),开发“金牛工业企业健康管理平台”微信小程序组织全区 50 家规上工业企业、134 家规下工业企业及园区 24 栋工业楼宇完成备案,切实解决企业发展困难更好帮助企业渡过难关、恢复发展,全区累计兑付工业发展扶持资金 1亿元以上。

强化产业发展要素保障。创新推出“金易贷”产品,大力开展产融对接活动,依托“融资快线”“天府蚪云”等线上金融服务平台,帮助企业融资 7000 余万元,区政府投资基金新增投资项目3 个,投放金额 2.3亿元; 持续加大土地供给,今年以来,全区供应工业用地1宗17.464亩;即将进入市级审批程序的1宗30亩;正办理出让手续的1宗约100亩;大力实施“骄子计划”,创新开展“骄子专项”,出台《成都市金牛区关于建设“天府成都北城人才高地”加快人才集聚发展的若干政策》及15个配套细则,积极推荐企业专家人才纳入全市产业建圈强链人才库,目前累计推荐10名人才。

金牛区下一步的工作将这样开展:

招龙头引链主,夯实产业规模。坚决落实市委“三个做优做强”“四大结构调整”战略,以产业建圈强链为牵引,以招商引资“百日攻坚”为抓手,大力推行“链主企业+公共平台+中介机构+资本招商+领军人才”招引模式,深入北京、上海、深圳及其辐射片区开展特色产业链营销活动,吸引高能级项目落户,形成一批具有支撑功能和引领示范效应项目集群,不断增强制造业发展能级。重点引进天域航通、拓及轨道等高能级项目落地。

建平台强赛道,形成产业示范。依托轨道交通金牛总部功能,强化与新都、新津、蒲江产业联动、活动联办、市场联占,打造立足川渝、面向“一带一路”的轨交产业战略基地,依坏卫早万联网应用功能,发挥中电科10所、航天科工二院等龙头企业作用,引进国家航天应用产业集群化项目与高新区未来科技城、简阳市空天产业功能区错位协同发展助力成都打造国家级卫星通信应用示范城市,依托腾盾、中航智无人机研发功能,创新“无人机+人工智能”应用场景,集聚飞控系统、复合材料等上下游配套企业,与什那合作落地生产试飞环节,打造无人机产业集群。

增供给稳要素,优化产业服务。持续加大优质产业载体供给,加快推进都市工业港4号、交子智谷·云锦二期等51.1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建设,加快中海信等重点项目300余亩的供地流程;切实保障工业企业能源供应,协调做好工业企业燃料保障、电力保供、能耗双控等工作,切实保障重点工业企业用电需求,最大限度降低拉闸限电对企业停产减产带来的不利影响;强化金融和人才保障,继续增加“蓉易贷”白名单企业,积极促进各类产业基金对项目和企业的投资,增强企业扩大生产的信心。

编辑:邓海燕

责任编辑:雷启枝

相关新闻

评论

0 条评论 手机发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