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强市 共创未来⑫| 龙泉驿区以建圈强链为领 建设成渝制造业高地

来源:看度新闻 2022年11月26日 17:08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

“制造业是立城之本、兴市之要。”今年4月,成都市第十四次党代会将“制造强市”写入党代会报告;8月1日,成都市制造强市建设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召开,提出要坚持把制造业作为立城之本、兴市之要,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城市位势能级提升。

11月18日,成都市推进制造强市建设大会召开,分析研判当前成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机遇,并安排部署下一阶段重点工作。对于成都推进制造强市建设,各区(市)县在忙些什么?接下来又会怎么干?

看度记者了解到,今年以来,成都经开区(龙泉驿区)认真落实制造强市战略部署,实施制造强区战略。1—9月,规上工业总产值1511.5亿元、同比增长11.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达到8.1%,超过全市增速3.3个百分点。

目前成都经开区(龙泉驿区)正在进行的一系列工作均取得了不错的成效。

建圈强链促转型。签约总投资50亿元的极氪新车型项目,中创新航一期正式投产,中创新航二期、亿纬锂能一期40天内完成土地报征,中德智能网联汽车基地正式投运,导入极星3、雷丁芒果等新能源纯电车型。1—9月实现整车产量73.8万辆、同比增长11.2%,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2.78万辆、同比增长51%。

加强保障稳增长。统筹疫情防控和企业生产,“7·15”“7·22”期间,推动天兴山田、富维安道拓涉疫企业最短时间复工复产,减少产值损失10亿元以上。“8·25”疫情以来,推广“防疫泡泡”模式,引导360家工业企业闭环,确保了贡献95%以上产值的企业正常生产。成立迎峰度夏电力保障专班,协调天府供电公司转移高峰负荷、单日最高错峰负荷达到30万千瓦,负荷曲线利用率接近100%。

狠抓项目强投资。强化以链招商、基金招商,新引进重大项目和高能级项目17个,产业化项目实际到位内资127.2亿元,超均衡进度4.95亿元,进入全市招商引智红榜。强化包装策划、要素保障,今年已推动嘉创信、中电高新等14个项目新开工,1-9月累计完成工业投资125亿元,投资总量全市第2。

下一步,成都经开区(龙泉驿区)将深入贯彻落实全市制造强市建设大会精神,勇挑制造强市的重担,加快建设成渝制造业高地,奋力推动全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深入实施产业建圈强链

一是抓重大项目招引攻坚。以党的二十大提出的制造强国、航天强国为引领,围绕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航天装备等产业建圈强链。按照“存增并进、整零并重,转型升级、换道超车”思路,推动一汽丰田等汽车链主企业和中创新航、亿纬锂能等动力电池链主企业强链补链,打造全国重要的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研发制造基地;依托中德智能网联基地,创建国家车联网先导区;抢抓成都市打造航空航天千亿级产业集群和军工带税采购机遇,推进与航天七院的深度合作,打造航天军民融合产业园。

二是抓有根链主企业培育,推动工业企业“小升规”“规上市”,大力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单项冠军企业,培育制造业“页嘎培优”企业。到2025年,力争规上工业企业达到500家以上,专精特新企业达到60家以上。

三是抓区域产业协同协作。在成渝协作方面,鼓励整车企业在成渝地区实施零部件替代。在都市圈协作方面,与德阳装备制造、遂宁锂电等特色产业聚集区合作,打造成德眉资100公里汽车产业集群。在市内协作方面,加强与东部新区、成华区等毗邻区域项目招引协作。

推进制造业结构调整

一是打造绿色低碳产业园区。以国家级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国家级绿色园区建设为引领,以中嘉沃尔沃周边2.1平方公里为试点,推进分布式光伏发电应用,实施全面零煤化和减油行动,建设省级近零碳排放试点园区。

二是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以“两业”融合示范区建设为引领,以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为主要手段,深入实施“上云用数赋智”行动,高标准建设成都工业互联网先导区。

三是壮大绿色低碳产业。推动一汽-大众等加快导入新能源车型,推广应用氢燃料电池商用车。加快中创新航二期、亿纬锂能一期等建设,加大动力锂电池装机推广和储能锂电池示范应用。

实施制造业创新驱动行动

一是强化技术创新。加快推动智能网联创新中心、汽车智创活力港建设,引育华为、腾讯等具有核心技术优势的创新主体。依托航天长征,建设四川省航天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二是强化产业创新。推动信通院车联网创新中心、西门子全球仿真测试及技术研发中心等一批科学基础设施建设。鼓励企业开展技术改造,力争年均技改投资达到100亿元以上。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力争到2025年,高新技术企业达到500家以上。

三是优化创新环境。支持国家级孵化器经开孵化园二期项目建设,系统布局工业设计、检验检测等高技术服务公共平台。围绕东安湖活力城重点片区,策划实施31个项目集群,提升城市功能品质。

强化要素保障协调

一是保障企业用能需求。推进500千伏十陵输变电工程建设,完善220千伏骨干网络及110千伏高压配电网络。到2025年,电网安全负荷提升至200万千瓦,燃气供应能力达到13亿立方米。

二是保障企业空间需求。实行弹性出让,探索复合利用、“标准地”等新模式,保障工业用地年度供给比重稳定。严格工业用地绩效评价,盘活低效工业用地。

三是保障企业融资需求。做优做强经开产投基金,通过“补改投、投为主”模式,推动实现“招引大项目—完善产业链—打造产业生态圈”的发展路径。做大经开资本集团,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综合金融服务。

编辑:邓海燕

责任编辑:雷启枝

相关新闻

评论

0 条评论 手机发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