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 | 千古回望,何以东坡?

来源:看度新闻 2022年11月29日 17:26
摘要:一场跨越千年的大展,是人们在成都纪念东坡精神的新方式

11月29日,“高山仰止 回望东坡——苏轼主题展”在四川博物院盛大启幕。展览由“苏轼主题文物特展”和“当代书画名家作品展”两大篇章构成,聚集了故宫博物院、中国美术馆、眉山三苏祠博物馆、四川博物院等30余家博物馆珍藏的苏轼主题相关文物274件,其中包含苏轼留传世间极为罕见的真迹《阳羡帖》,以及估价高达5.5亿元的《潇湘竹石图》,从苏轼的千面人生到东坡文化对于后世的重要影响,呈现出一场跨越千年的时空对话。

苏轼,世称苏东坡,北宋时期巴蜀大地走出的旷世奇才,在跌宕起伏的人生际遇中,他以“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一蓑烟雨任平生”泰然处之,无论身处顺境或逆境,都以“守其初心,始终不变”而自勉自律。其道德品格、文学成就、艺术造诣、为民福祉受到世人称颂。同时代的人评价苏轼“不知更几百年,方有如此人物”(王安石),后世评价他“人间不可无一难能有二”(林语堂)。

当然,人们喜爱苏东坡,不仅在于他艺术成就之高,更在于他的家国情怀。为实现理想,苏轼一生仕途坎坷,命运多舛,宦海沉浮,屡遭挫折和不幸,曾入狱为囚,贬谪黄州惠州儋州,期间更多地接受佛家、道家思想的影响,形成安时处顺、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但从未放弃过德治仁政的政治理想。面对打击,他乐观顽强,以特有的人生智慧,转换视角,调整认知,幽默化解,始终保持自己诗意栖居的乐观态度。

位于眉山市东坡区纱縠行的三苏祠,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三父子的故居,现在是人们研究传承东坡文化的重要基地和人文旅游胜地。不仅眉山,苏轼青年时期与成都也多有交集。宋仁宗至和二年(1055年),19岁的苏轼第一次来到成都,被知州张方平视为奇才“待以国士”。宋英宗治平年间,苏轼访游成都,临走时在清水河捐建一座青石拱桥,后世取名“苏坡桥”。苏轼在大慈寺赏画题写的“精妙冠世”四个大字,现在也鎏金立壁在成都繁华的步行街。

今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考察三苏祠时强调,要敬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善于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治国理政的理念和思维。“高山仰止 回望东坡——苏轼主题展”,是四川文化工作者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承发展中华优秀文化系列讲话的生动实践,是在文化发展新形势、新常态下紧抓新机遇迎接新挑战,以高度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为治蜀兴川注入文化的力量。

成都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我们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自觉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根铸魂、润城化人,努力打造彰显中华文明魅力、天府文化特色的世界文化名城。在浣花溪畔的四川博物院举办苏轼主题展,正应了苏轼在《河满子·湖州作寄益守冯当世》中“莫负花溪纵赏”的期盼,是人们在成都邂逅东坡的新方式。

编辑:朱玲玉

图片编辑:夏雨昕

责任编辑:雷启枝

相关新闻

评论

0 条评论 手机发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