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省两会丨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四川该如何着力?
近日,一则新闻引发热议:四川低碳交通研究中心正式挂牌入驻天府永兴实验室。
这一全国首家政府主导、企业联盟的专门致力于交通运输领域碳中和技术研发的研究中心落户四川,是四川贯彻落实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加快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战略部署的又一次新的实践。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
谱写美丽中国的四川篇章,如何扎实有序推进美丽四川建设?今年省两会上,代表委员们纷纷建言献策。
“绿水青山”如何变成“金山银山”
全国一盘棋,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必须着力打造四川的绿水青山。省两会上,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成为代表委员热点话题。
省人大代表、致公党绵阳市工委副主委何显兵对近年来全省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的数据如数家珍:铁腕治污后的四川,全省203个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99.5%,重污染天从2015年的143天减少为2022年的7天。
作为人大代表,何显兵倍感责任重大。他为今年省两会带来《关于对〈嘉陵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条例〉第十七条开展立法后评估并准确适用相关条款的建议》。在建议中,何显兵建议禁止在长江一级、二级干支流一公里范围内新建、扩建化工项目。同时,根据法不溯及既往的原则,对该条例出台前后的化工园区项目进行分类审批。“要加强统筹协调,把减污降排工作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考量。”
近年来,致公党四川省委和宜宾市民主党派对长江上游生态保护工作开展多次调研和民主监督。“监督中发现,目前长江、金沙江干流100%保持Ⅱ类水质。”省人大代表、民革宜宾市委会专职副主委李能在感到欣慰的同时,也为省两会带来建议:应强化向家坝水库建设之初设计的增殖放流站的作用,“增殖放流”和“十年禁渔”双管齐下,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
今年省两会上,代表委员纷纷就如何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献智献策。
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是四川各地正在探索的实现路径。2021年,巴中被确定为四川两个整市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工作的市之一。“试点以来,巴中在多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比如,率先在全省建立整市生态产品总值核算(GEP)制度体系,打造‘两品一标’农产品189个等。”省人大代表、巴中发展改革委主任吕爱国说,在试点中,也存在相关制度设计待完善、相关权益交易平台支撑不够等问题。为此,吕爱国建议加大对试点地区政策支持、支持巴中设立全省区域性生态产品交易中心、加大绿色金融信贷支持。
怎样推进绿色低碳经济发展
近日,省政府印发《四川省碳达峰实施方案》,部署节能降碳增效等“十大重点行动”。该方案出台后,列席省两会的生态环境厅厅长钟承林始终在思考如何落地落实,实现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减污降碳协同增效,需要政府、企业、公众的积极参与和创新行动,久久为功。”钟承林表示,将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安排,以制定出台《四川省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行动方案》为契机,聚焦重点领域、重点环节、重点工作精准发力,实现源头替代、过程降碳、末端治理协同发力。
落实“十大重点行动”,企业是重要力量。“清洁能源产业占比达90%!”谈及企业生产经营现状,省人大代表、东方电气集团东方电机有限公司党委书记王军抛出的数据令人眼前一亮。如何助力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王军表示,将持续加强产业链供应链建设,充分发挥现代产业链“链长”作用,帮助和带动上下游企业研发制造、经营管理、数字转型等各方面实现高质量发展,助力打造千亿级清洁能源装备产业集群。
充分发挥清洁能源优势,是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重要路径。近年来,四川着力建设国家清洁能源示范省。在省两会上,农工党四川省委带来了《关于推进我省能源结构多元化 加快建设清洁能源示范省的建议》集体提案。省政协委员、农工党四川省委专职副主委何苹介绍,通过课题调研他们发现,当前四川在构建能源现代产业体系中还存在“能源供给侧结构失衡,能源安全脆弱性日益凸显,清洁能源产业人才短缺,技术转移转化不足”等问题。由此,农工党四川省委提出“建立健全清洁能源产业政策、标准、技术管理体系”等多条建议。“我们将持续关注四川清洁能源发展,并积极贡献农工党的智慧力量。”何苹说。
目前,四川启动17个近零碳排放园区试点。为进一步加大四川零碳能源产业的发展力度,九三学社四川省委在省两会上提交《关于大力发展四川零碳能源产业的建议》的集体提案。省政协委员、九三学社泸州市委主委罗素平认为,四川在零碳能源产业上有很大发展空间,从近期来看,打造光伏驱动的零碳产业生态圈,社会和经济效能显著。比如,以“光伏+建筑”的发展模式,加快推进向以全周期低碳化为导向的绿色建筑转型。长远来看,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社会参与,加快新能源交通以及配套设施建设,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效能。
助推转型绿色“双碳”,金融支撑不可缺。“在全省三地落地首笔‘川碳快贴’和全省首笔碳排放权质押贷款,累计投放全省绿色项目近百亿元。”谈及乐山市商业银行倾力支持绿色低碳产业,省人大代表、乐山市商业银行党委书记刘群倍感欣慰。目前,全省发展绿色金融仍然面临绿色评价体系缺失等问题,由此刘群建议:“应加强全省银行与政府机构、工业企业的合作范围,鼓励金融机构对绿色信贷项目和绿色环保工业企业实施优惠金融政策,比如建立绿色信贷快速审批通道或流程。”
编辑:陈轻语
责任编辑:雷启枝
评论